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思政课”、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推动革命文物资源深度融入“大思政课”建设,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,由陕西省委宣传部、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文物局联合开展的“新时代青年延安行,革命文物融入‘大思政课’”实践活动于近日圆满结束,作为参与单位,学校“圣地薪火,青春力行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活动中表现突出,活动成果及经验获得陕西电视台、延安电视台、西安电视台、学习强国平台、人民公开课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。

(陕西卫视采访师生)

(西安电视台报道实践活动)

(延安电视台报道实践活动)
深悟光荣历史,革命文物铸魂育人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:“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,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,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,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、激发爱国热情、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。”本次活动正是这一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。实践团队师生通过实地探访革命旧址、聆听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、参与沉浸式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,身临其境地感悟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,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精神洗礼。
创新教学模式,“行走课堂”启智润心。此次活动成功将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思政教材,创新采用“行走的思政课”模式。师生们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,理想信念愈发坚定,家国情怀持续厚植。这不仅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有力创新探索,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实践,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。
立足实践育人,构建资源育人体系。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以其鲜明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展现出强大育人潜力。以此活动为契机,继续锚定育人目标,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和校史中的特色思政元素,精准选取优质教学素材。特别是要充分发挥革命遗迹、历史文物、博物馆、纪念馆等场馆的独特教育功能,深化爱国主义教育,是未来实践教学的创新突破口,充分发挥文化滋养心灵、培育情操作用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“根”与“魂”融入育人体系,以其深厚底蕴和智慧涵养学生品格,赓续文化血脉,不断增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与家国认同,为培养更多优秀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。
(供稿:马克思主义学院 撰稿:张猛 责任审核:王锦东)